• 欢迎访问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工作网!
  • 网站首页
  • 学工队伍
  • 下载中心
  • 青年风采
  • 青春丝语
  • 班级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团风采 >> 正文

【学海导航】第141期 刘锋杰:温暖的张爱玲——围绕“哀矜而勿喜”的分析

 添加日期:2017-06-02 预审:刘飞  审核日期:2017-06-02

3月3日下午,文学院“学海导航”系列讲座第141期在花津校区会议中心第三报告厅如期举行。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刘锋杰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温暖的张爱玲——围绕‘哀矜而勿喜’的分析”的讲座。讲座由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方维保主持,文学院200多名学子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刘锋杰教授在分析什么是精神境界时指出,作家的创造与精神境界有关。这就为后面对张爱玲的分析建立了高起点。刘教授从胡兰成描述张爱玲的语句谈起,列举了文学史上对张爱玲的几种误读,继而通过宋明炜、三毛、萧军等作家的观点为张爱玲进行辩护,认为很多人都曲解和低评了张爱玲。刘教授指出,张爱玲创作态度的源泉之一,来自于《论语》中的“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即创作时应充分明白一件事的内情与一个人内心的曲折,进而对作品中的人物给予充分的理解。刘教授还将张爱玲与鲁迅、莫言相比,并引用阎连科的旁证,进一步证明张爱玲“哀矜而勿喜”的创作态度之可贵。最后,刘教授从儒家的仁爱、佛家的悲悯、基督教的爱、女性的包容四个方面,进一步分析张爱玲“哀矜而勿喜”的创作情怀与精神境界,为在座的师生们刻画出一个“温暖的”张爱玲。

讲座之后,刘老师与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同学们从张爱玲的作品、成长经历和内心情感等多个方面向刘教授提出问题,刘教授一一回答,并进一步作了分析。结合张爱玲的经历,刘教授还指出,与其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别人,不如严于律己。这对同学们的为人处世观念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师生交流生动,现场气氛颇为热烈。

刘教授的讲座引经据典、角度独特、观点新颖,带大家更深一步了解张爱玲的同时,向大家展示了一种新的读书与评判作者的方法,同学们对此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方维保教授在点评时指出,张爱玲的温暖不仅仅在人际关系里,在她的书中,刘教授的讲解带动大家一起,将张爱玲的温暖推向更高的层次,开阔了大家的眼界。(新闻部刘珍珍 钱志成)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版权所有 2022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