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教育目标是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应用人才,与侧重于理论、注重学术研究能力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有明显不同。2009年以来,教育部大力推行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转变政策,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文学院学科教学专业根据卓越语文教师的培养定位,在人才培养理念、模式、途径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加强与基础教育的协同创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凸显实践能力的全过程培养,强化教育实习的过程管理与示范指导,充分发挥一线优秀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课堂教学:突出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
本学位点根据汉语言文学基础、教师教育理论与教师教育实践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突出语文学科特点,自主增设《文学鉴赏方法研究》《优秀语文教师教学经验研究》等特色课程。《文学鉴赏方法研究》重点讲授文学经典,以文本分析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加强阅读鉴赏能力等学科素养的培养。《优秀语文教师教学经验研究》通过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案例,使学生及时了解基础教育语文教改的最新动态。《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等实践性强的课程,邀请基础教育一线教师授课,长期承担教学任务的有胡寅初、曾鸣、辛卫华、严景东、黄志福、余夕标等名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教学为主,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融为一体,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合作学习、模拟教学、技能研训等多元化教学方式,突出操作性、示范性,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欢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专业每届学生均有多次机会参加芜湖市语文教研活动,提前感受一线语文教师的真实教研情境。
二、实践活动:注重全过程教育能力提升
本学位点围绕语文教师素养,实施全过程教师教育能力提升计划。邀请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进行普通话考试辅导,举办诗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每位学生配备小黑板、粉笔、字帖、米子格本,定期检查书法作业,督促其提高书写能力。举办模拟课堂、教学技能大赛、“语文素质教育研究”沙龙等特色活动,邀请中学名师担任评委,帮助学生磨砺从教技能。举办“学海导航”系列讲座,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举办“与作家面对面”系列讲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举办研究生论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举办“名师导教”系列讲座,邀请国培专家、特级教师胡明道等现场示范指导“说课”“无生上课”技巧,提升学生的语文教学素养。
三、教育实习:实现教师素养全方位提高
本学位点强化教育实习的精准指导,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高端化建设。切实推行一个学期教育实习制度,目前已建成的实习基地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合肥一中、马鞍山二中、铜陵一中均为在省内乃至国内有影响的基础教育名校,指导力量雄厚、经验丰富,能保证学生实习期间得到全方位锻炼。根据实习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实习学生的个人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实习指导计划,尊重实习学校对实习成绩评定的主导权。不断创新教育实习指导方式,根据“安徽师范大学全日制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育实习方案”,各学校制定了特色鲜明的实习方案,具体包括:专门设计“语文沙龙”系列座谈、课外活动实习等;设岗定责,让实习生全程参与教育教学工作;一对一指导,教学导师和班级管理导师悉心指导实习生;吸收实习生参加各类教研活动,使他们掌握教研方法;制定教育实践活动考评量表,以公开观摩课形式对每位实习生进行考核;让学生参与编制教育实践活动纪要,全面梳理教育实习经验、成果。
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学位点围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精准定位,注重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依托徽派语文教育联盟,不断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方式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学院组织的历届研究生教学技能比赛中,斩获一等奖的大多数为本专业学生。在2014年我校首届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中,本专业选送3名选手参加决赛,2人获得特等奖,1人获得一等奖。在2014年首届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中,本专业3名学生参赛,2人获得一等奖,1人获得二等奖,1人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经过7年来的精心建设,本学位点呈现良性发展态势,专业吸引力明显增强,生源质量逐步提升,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就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名校和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学生数逐年递增。本学位点将定期召开“徽派语文教师论坛”,重点研讨卓越语文教师培养的理念与途径,充分发挥高校与基础教育名校的合力,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为安徽省乃至全国语文基础教育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