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女,1994年12月生,中共党员,文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班级团支书,校广播台播音员。全面发展的同时,彰显自我个性,不因小个头而畏惧大挑战,将拼搏奋斗作为成长成才的动力,把奉献社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大学三年政治思想要求进步,第二课堂丰富多彩,志愿服务积极奉献,小个头却释放大能量。
无梦想,不青春
挑战自我,练声传情。做一名电台主播,是王丹一直以来的播音青春梦,可发音及个头问题却一度阻挡了她前进的步伐,但她选择了坚持。研读《现代汉语》及普通话音频,记录练习笔记三本,录制近千条训练音频,积累数百篇优秀文稿,用心练声,以情感人,大一时就以92分的优异成绩取得普通话一级证书,现在已经成为校广播台一名较为成熟的播音员,主持《校园风景线》、《爱生活》等多档节目,主持的节目《音乐漂流瓶》被推荐参加全国电台节目制作大赛。
以身作则,砥砺前行。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是王丹一直渴望的红色青春梦。入校至今,她始终以一名优秀学生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我,作为学院2012级第一批参加赭麓菁英团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及学生党员培训班的学生,在团校、党校培训中均能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组织开展课前朗诵、主题演讲等活动,获得第五十期分党校“中国梦 我的梦”演讲比赛一等奖,用声音传递青春正能量。在党校学习中因优异表现获评“优秀学员”,并于2014年成为本专业第一批中共党员。提高思想修养的同时,注重专业能力提升,争做全面发展的优秀党员。综合测评名列前茅,高分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连续两年获校优秀学生奖学金、精锐奖学金、“三好学生”称号,曾获院师范生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无奋斗,不青春
正确定位,多方锻炼。发奋图强以进取,王丹用拼搏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演讲、朗诵、主持,每一次机会来临,王丹都倾心投入。天道酬勤,现在的她已成为学院双迎晚会、话剧汇演、诗文朗诵大赛等诸多大赛、晚会的中流砥柱,并先后斩获芜湖市“2013端午诗会”一等奖、校“外教社杯”英语散文朗诵比赛一等奖、学院“青春寄语十八大”演讲比赛一等奖、“江南诗社杯”原创诗歌朗诵大赛一等奖、校“凝聚青春力量·建功美好安徽”主题演讲比赛二等奖、校“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二等奖等十余个奖项。
蓄积能量,绽放光彩。厚积薄发以远行,在迎接机遇与挑战的同时,王丹扬长避短,让小个头焕发大能量。2014年4月—6月,同时参加了“青春好声音”校园主持人大赛、安徽省大学生话剧汇演、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以及“创青春”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共四个大型比赛。为备战比赛,三个月来辗转于马鞍山、芜湖等地,努力克服时间冲突、体力消耗等困难,参加模拟答辩及培训二十余次、排练两百余小时、参与材料编写数万字。功夫不负有心人,王丹最终在全校七个赛区、600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以少儿节目的创意形式获得第二届校园“青春好声音”主持人大赛第二名;经过学校的层层选拔,最终以第一小提琴手的身份参演的节目《canon新随想》斩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非专业组全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在2013年获得安徽省大学生话剧汇演二等奖的基础上,王丹更是主创、主演话剧《心愿》,获2014年安徽省大学生话剧汇演一等奖;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安徽省金奖、国家级铜奖,并因汇报突出,受人民日报主编青睐。
用心表达,勇于交流。凭借坚定的思想信念以及多次磨炼所积累的优秀的语言表达表现能力,2014年6月,王丹被选派参加中日友好协会组织的赴日教育交流活动。听取教育讲座,与东京大学小玉重夫教授进行学术讨论;参观日本师范类大学,与日本大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生活;参加交流晚会,对日本前参议院主席江田五月先生就教育问题进行友好交流,在活动期间,积极展示中国文化,获得了中日双方的一致好评。
无奉献,不青春
用心服务,她是勤于付出的团支书。用奋斗灌溉梦想的同时,不忘用真心助力集体。入校至今,一直担任班级团支书,始终以一名优秀学生干部的标准带头服务他人,坚持“服务,奉献,创新,求真”的工作理念,在尽心服务支部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成立班级记者团,线上线下联动,传递班级好声音;主编班级刊物《三人行》,记载班级成长足迹,成为师生交流平台;精心策划“学党章·知党情”、“青春志愿行”等主题活动30余项,受到广泛好评。班级获评优秀班集体等集体荣誉10余项,个人荣获校“优秀团干”称号。
用爱诠释,她是甘于奉献的志愿者。在全力服务班级的同时,用爱心温暖基层。加入五四爱心学校,用声音传递青春正能量。为中小学生召开的“五月的鲜花,献给祖国母亲”主题班会被芜湖文明网、中国文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现为第241050895号中国志愿者。2013年暑假,在安庆岳西爱心支教10余天,在认真授课的同时,带领学生举办朗诵演讲比赛及汇报演出,获得一致好评。
用情演绎,她是乐于传承的师大人。用行动传播温暖的同时,担青年之责任,传承精神、传播梦想。2014年,参加全校唯一一支获团中央立项的国家级重点团队,前往井冈山青少年教育基地,进行红色故事的采编演绎。作为团队的主要参与者,提前二十余天回校做准备工作,制作十余张展示板,组织编排二十余个节目,历时十二个小时,跨越1200余公里,前往红色圣地井冈山展开实践。作为讲解员,为各高校学子介绍金寨精神、安徽精神,传播红色文化的同时与各高校学子结下深厚的友谊;作为主创人员,参与汇报演出,以朗诵《长路漫漫,巍巍中华》展现中华文化,赢得基地老师的一致好评;作为学生代表,接受基地老师的采访,传播师大精神,展现师大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
用坚持和努力让高度不再成为阻碍,用热情和奋斗让青春向纵深发展。逐梦路上,小个头的她从不畏惧偌大的困难,坚持用毅力诠释梦想,用倔强挑战青春,用梦想为无悔青春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