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三月,爱满人间。时值全国第53个“雷锋日”,为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在班级营造“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组织引导广大同学奉献社会、关爱他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学院15级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举办“扬雷锋精神,树文明新风”系列活动,将雷锋精神根植于心、外化于行,投身于志愿服务的大课堂之中,传递青春正能量。
近日,安徽师范大学15级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二小班的志愿者们在班长、团支书的带领下围绕镜湖公园开展了志愿捡垃圾的活动,以此来帮助全体学生树立和巩固绿色环保意识,培育志愿服务理念并且带动校园环保行动的开展。下午两点整,大家准时到达了镜湖公园,分配好小组成员和各组路线后便开始了志愿捡垃圾的活动,每个人都拿着垃圾袋专注于肉眼所见到的每片纸屑,迎着大风却一点也不松懈。同学们手中的垃圾袋和花丛中、马路边、长椅上被游人丢弃的垃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个小时过去了,看着垃圾桶里堆积的越来越多的盛满垃圾的黑色塑料袋,大家高兴的同时也深刻理解到了“不虚此行”这个词的意义。
活动过程中,我们还对镜湖公园的保洁人员进行了采访。这是一位皮肤黝黑,精神矍铄,身着橘黄色工作服的老人。他在初春的寒风中拿着扫把,专注于清扫路面。在说明来意后我们得知:老人姓夏,是芜湖本地人,今年将近70岁了。古人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看到这样一位老伯弯着腰,弓着背,清理随风飘扬的树叶的同时还要打扫被游人随意丢掉的垃圾,让人心疼又心寒。老人负责一整条环湖小道,小道很长,弯弯曲曲,打扫起来特别麻烦。更让老人无奈的是,每天起早贪黑的却不被人理解尊重。有许多发传单的人为了完成任务,不仅将传单随手扔在地下,不少还塞在低矮的树丛中,这给老人的清洁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每次手伸树丛取出垃圾的时候,就很有可能被划破。当我们在沉醉于镜湖美景时,老人无奈地挥挥手,长叹一声说:“其实这湖水很不干净。人们常常将没吃完的食物丢进湖里,夜晚,周边的店家会偷偷将地沟油倒进去,有时候,那残留的汤料洒了一地,让老人第二天还要用拖把清理那些油污。讲到动情处,老人娓娓道出自己早年经历,他曾经在宁波军区担任部队军代表,为人正直,实话实说。并笑着告诉我们:“做清洁工作虽然累,但也可以很好锻炼身体,我很热爱这份工作。早上6:00起床,一天工作8个小时。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休息,不管刮风下雨,还是艳阳高照都毫无例外地进行清洁工作。”可想而知,风里来雨里去还经常被放在社会的最底层的老人该有多么辛苦啊!
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环保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志愿服务又是大学生的新技能。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必须有勇气站起来对大自然做出承诺:承诺用我们的双手使地球母亲恢复青春容颜,承诺用我们的行动来感动大自然,承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保证我们生活的环境永远美丽,干净。但承诺自然并不仅仅是做出承诺,更应是以行动来实现我们的承诺。多弯腰捡捡果皮纸屑,不要穿越绿化带,践踏绿地;多多进行志愿服务,为社会尽一份力,为自然环境尽一份力。“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传播绿色文明,志愿参与环保行动。(文学院15级汉语言文学非师范 平韵冉/江红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