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学,男,1998年1月生,安徽阜阳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9届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现任职于安徽教育出版社,曾获得安徽省品学兼优毕业生、校优秀毕业生、校自强之星、三好学生标兵、国家励志奖学金、晨光奖学金、安徽省第一届校园读书创作活动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二等奖等多项奖项和荣誉称号。
坚持兴趣,努力提升专业技能
一份热爱,一份坚持。秉持着对文学、对写作的热爱,张智学转专业到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他用了两年的时间从班级二三十名到班级前几名,先后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一二等奖学金、晨光奖学金等,认真听课、多去图书馆、多去自习室,这些实践和努力让他受益匪浅、获得进步。
坚持和努力让他获得进步和自信,进步和自信又反过来让他继续坚持和努力。
学业之外,张智学无功利地坚持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读书写作。他也将读书写作视为文院学子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那时候,他还不知道走出校园会面对什么,只是一味地坚信文学院的学生就应该有文学院学生的样子,就应该学好自己的专业,打好自己的专业基础。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自然就有一技之长。
从最初投稿的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到陆续收到一些报纸期刊的录稿通知,再到获得一些文学奖项。他只是笔耕不辍,学会了坚持,而不是轻易放弃。直到大三下学期主编《趁青春年少》一书,有全国十几所高校、几十个社团参与其中,并由团结出版社出版时,他更加意识到“做三四月的事”,自然会收获“九、十月的果实”。
年华珍贵不舍放弃,青春难再不愿放纵。在学习和写作上的坚持,最终也让他获得了省双优生、校优秀毕业生、校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
校园生活教会了他很多专业知识,更教会了他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正是这些无功利的出发点,凭借一腔热血,坚持个人兴趣爱好和学习好专业技能,为他后来求职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学以致用,平凡岗位发光发热
临近毕业,张智学的求学之路、求职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考研的失利和调剂的破灭,让他意识到在深造求学这条路上不得不暂告一段落。在短暂灰心之后,他意识到一时的不顺不是生活的全部,于是选择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毕业、面对择业。
和很多人一样,他的择业路上,也是坎坷不已。在经历考公失败后,他才陆续接到海螺公司、上海激光教育等一些公司的offer。直到安徽出版集团来到学校招聘,他意识到这是一次不容错失的机会。于是他认真填写求职表,详细地罗列出个人在学校生涯中与招聘工作息息相关的经历,并提前准备好个人的实践证明、荣誉证书、获奖证明等,以积极的态度参加现场招聘。最终,他获得了安徽教育出版社、黄山书社等三家出版社的offer,也是当时唯一一个以本科生身份应聘进入到安徽教育出版社的。
在安徽教育出版社,他做着文字编辑的工作。或许在外人看来,那是一本又一本厚厚的稿件,无聊不已。虽然和喜欢的写作有些出入,但是他并没有被这些稿件打败,没有陷入枯燥乏味的状态中。相反,通过不断地接触和学习,他对这一份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对工作的兴趣也在不断增加。他相信,任何学习和工作都会有令人枯燥的时候,重要的不是换一份工作,而是换一种应对的心态。
就这样,他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加以实际运用,也通过日常的工作学习并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他相信只要认真踏实,总会有所进步。因为任何一个岗位,都值得用心对待;任何一份工作,都值得倾心对待。
终身学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工作后,张智学并没有满足现状,停止学习。相反,通过日常的工作,他更加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稿件中一个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一个容易遗漏的错别字,都会让这本书的质量大打折扣。面对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学校没有教过他相关的知识,但是却教会他勤学善思的方法。
于是,在遇见稿件中不确定的问题或是错误时,多查一次字典、多问一次同事成为他的解决办法。除此之外,多看一遍稿件、多看一些相关的经验文章也成为他不断提升校对能力的有效方法。有经验的同事说校对是一件技术活,最能体现一个编辑的功底和工匠精神,这种功夫是急不来的,唯有经过日积月累,才能有所体现。他谨记在心,不仅在日常工作的校对稿件中加以注意,在平时读书写作,甚至娱乐聊天的时候,都注意文辞字句。
同时,他意识到自己学历上依旧有很大的不足。于是他结合工作和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二次考研的院校和专业,并制定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充分利用平时下班时间和周六日休息时间进行复习备考。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有计划有规律的学习后,他取得了初试409分的优异成绩,是同济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第一名。但他依旧认真工作,努力备考,最终在复试中也取得了专业第一的成绩。
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并发自内心真正行动起来,让他尝到了很多甜头:在稿件中识别出一处又一处错误时的成就感,以及慢慢养成细心、耐心的习惯,让他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受益颇多。
面向未来,张智学依旧喜欢文学、喜欢写作,而且多了一项喜欢——那就是喜欢自己的工作,喜欢编辑。他知道不管在哪,不管做什么,都应尽心尽力,让工作变得有“灵魂”,让生活变得有“灵魂”,而不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工作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