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工作网!
  • 网站首页
  • 学工队伍
  • 下载中心
  • 青年风采
  • 青春丝语
  • 班级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青年风采 >> 正文

2025届优秀毕业生风采 | 吴夏敏:格桑花开砺五心,星火传灯绽芳华

 添加日期:2025-07-05 编辑:刘飞  审核日期:2025-07-05

吴夏敏,女,中共党员。文学院2021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生,现任班级班长,曾任安徽师范大学学生会宣传联络部部长、班级宣传委员,2025届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

籽落,以反哺的初心映雪域

生于乡隅,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一本“希望工程”捐赠的《现代汉语词典》成为吴夏敏求学路上的第一盏明灯。受中学老师援藏支教的启发,格桑花的种子在吴夏敏的心里埋下:做一名援藏教师,要让教育的格桑花开遍雪域高原!高考后,她毅然填报了安徽师范大学非西定西专项计划。当看见研支团的学长在西藏支教的情景,雪山下孩子童真的笑脸更坚定了吴夏敏的“格桑花”之梦。

破土,以勤学的潜心凿冻土

这份对雪域的向往,化作她凿开冻土的利刃。在非西定西专项计划的选择背后,是四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借助学校优质的培养体系,她连续四年获校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称号,大四学年的智育成绩和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均为第一(1/71)。大学期间,她锐意进取、锤炼专项技能,获第十七届、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国家一等奖、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能力大赛省级二等奖等36项校级及以上荣誉。在科研导师的指引下,她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一项、独立主持省级一项,同期培育的“普耘邨育”项目获“挑战杯”校级金奖。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未知的道路上,她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不断探寻着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对她而言,援藏是对自我存在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责任担当。

1D57C

抽枝,以师者的匠心育桃李

黑板前沙沙的粉笔声、讲台上铿锵有力的“上课”,是吴夏敏“三字一话”训练印记。《安徽师大报》刊载的练好粉笔字访谈中,她坦言:“每个笔画都是对师范二字的敬畏。”这份“敬畏”促使她向上攀登,锤炼师范生技能,获评安徽师范大学首届“金牌师范生”。教育实习期间,她精心打磨15份教案,获评“优秀实习个人”。寒假,她加入树洞通信计划与凉山山区儿童开启书信陪伴活动,用文字搭建心灵桥梁。怀揣着追逐梦想的赤忱之心,她连续两年赴黄山三中支教,撰写稿件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青年网收录,个人获共青团中央“圆梦工程”志愿服务活动表彰。从“希望工程”受助学子到“圆梦工程”志愿者,她始终践行着“教育是生命彼此的照亮”这份信念。

绽蕊,以热血的丹心沃乡土

藏区艰苦,但她深知,每一次志愿行动,都是在为未来的工作积累破题的经验。作为校青马工程星火班学员,她将理论淬炼化为实践担当。身为班长,组织考研慰问、学业帮扶等活动20余场,精准搭建师生沟通桥梁。四载春秋,她始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挺膺在前,连续三年担任向阳花迎新志愿者,搬运行李、讲解校园,惠及600余名新生;担任“暖冬行动”志愿者,为贫困学子送过冬礼包,相关事迹被大江资讯、师大官网等报道。反哺乡土,她在基层一线淬炼初心。坚持无偿献血,累计捐献600ml全血,用热血传递生命希望。深入基层开展民生调研,走访12个社区、入户访谈92位居民,形成万字调研报告。协助家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惠民活动11场,累计服务群众652小时,让青春在基层淬炼中绽放光华。

23958

播芳,以传媒的慧心传花信

传播西部声音,“正能量”与“大流量”需要双向奔涌。在校团委老师的鼓励下,她满怀热忱参加校新媒体训练营修炼传媒技能,在学生工作中锻炼所学。在社会,实地考察大通古镇,拍摄2部非遗传承微纪录片,其中作品《秤心匠人》入选周大福传统工艺文化传承视频集锦;拜访新四军纪念馆,拍摄调研视频在校获思政课程展评活动一等奖;探缘虎门硝烟原址,拍摄禁毒短片《继》,获安徽省禁毒短视频大赛一等奖。传媒是打开藏区滞后的一把时代钥匙,能被世界看见,才会有更多人奔赴格桑天堂。

教育的意义,在于将接收的光转化为照亮他人的能量。从皖南乡野到雪域高原,从受助学子到传灯师者,吴夏敏用行动诠释着——每一朵格桑花的绽放,终将连成一片教育的春天。

人生如旷野长风,行路者当以志为灯。岁月藏下伏笔,每一程坎坷皆是笔锋的顿挫。莫叹起点低微,苔花亦学牡丹开;莫惧长夜寂寥,萤火聚处可成星河。生命的诗行在奋斗中舒展,终将见千山暮雪化作春水潺潺。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版权所有 2022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文学院